【革龜、稜皮龜】 Leatherback Turtle
【辭書名稱】爬行類
學名:Dermochelyscoriacea(Vandelli,1761)形態:成體之背甲長150~250公分,體重可達500~1,000公斤,為目前現生龜鱉目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。
體表覆以革質皮膚,背甲呈黑褐色,常出現有白色或粉紅色斑點,有7列縱棱;
幼龜為黑色,腹部白色有黑斑。
成龜的前肢極長,可超過1公尺,且其體內骨板退化。
分布:世界各溫帶至熱帶海域,其產卵地則分布在熱帶地區的沙灘。
於台灣附近海域,偶有發現記錄,未於台灣附近的沙岸產卵。
生態習性:母龜每一產卵季最多可產下10窩龜卵,每窩的產卵數約為80~90顆。
其游泳能力極強,可遷移至高緯度的寒冷海域。
食性特殊,以水母為主食,而非如其他海龜是攝食底棲動植物為食,因而常誤食水中塑膠袋而死亡。
較少出現在淺水域,多於外洋活動。
可下潛至極深的水中,曾於300公尺深的水域發現革龜的蹤跡,成體有季節性洄游至寒帶海域攝食的習性。
為適應高緯度極低的水溫,可利用脂肪的隔絕及特別的血液循環構造,以維持極高的體溫。
在冰洋中,仍能保持23℃以上的體溫。
前肢極長,海中游泳能力強,速度可達每小時30公里以上。
引用:http://edic.nict.gov.tw/cgi-bin/bthdic/gsweb.cgi?o=ddictionary |